• 华都网—记录中国,传播世界。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四十四)

 时间:2024-03-25 14:41来源:北京华艺网

【主编导读】/韩宾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 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央视网、光明日报、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 等军内外权威媒体 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 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 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 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 《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浪漫军营”板块之《 “龙”的晚会 》

(本文原载《战旗报》1988 年 2 月 20 日第 4 版头条)

编者按:

亲爱的《学友周报》读者朋友们:

2023年11月,本报连载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中的【十论写作】板块,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强军网军委机关网、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跟进学习,好评如潮 ……偶有连载迟发,便有学友垂询敦促,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互促,成为热点。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军履回望》全书的强烈愿望。

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军履回望》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决定,从第十一期开始,本报将继续以【学习摘记 】形式连载《军履回望》。具体是,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自序言开始,至后记结束。连载时,前后分别设【主编导读 】【社长点评 】栏目,不定期开设【读者感言 】栏目(选发学习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务大家。

来吧,朋友!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一起走进《军履回望》,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秘诀 ”吧!

《军履回望》,谁读谁受益。

春节前夕,云南老山前线某部二连团支部在阵地上喜迎龙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龙”的晚会 *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晚会在大合唱《龙的传人》 中开始。

主持人在一段极精彩的开场白之后的热烈掌声中,亮出了用龙的邮票拼成的第一个节目名儿:“画龙大奖赛”。

成“龙”在胸的全连各派“知名画家”们,埋头猫腰一鼓作气,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描绘着各自心中的龙。不足 8 分钟,一条条活生生的龙的杰作便全部亮相,各具千秋。评委宣布,韩飞的漫画荣登冠军宝座 ,获得用弹壳制作的刻有龙的图案的奖杯一个。理由是他以“画龙点睛”之笔,在象征我军腾飞的龙的眼睛上,用伏笔巧妙地写了“在深化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 ”字样——挫败群雄,独领风骚!

接下来是“制龙大检阅” 。“能工巧斧”们,争先恐后地出示各自的“绝活”。一时间,舞台中央的 8 张行军桌上竟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龙——泥塑的、木雕的、石刻的、蜡铸的、草扎的、竹编的、纸剪的、面捏的、胶粘的、锡焊的,还有布绣的、香蕉抠的……姿态万千,不可胜数 。评比结果:陈晓帆 的作品“神龙镇南疆 ”以构思的奇妙绝伦,制作的超高难度,造型的威武霸气而名列榜首,奖得带“龙”图案的手绢一块。

第三个节目是“龙的典故大全” 。官兵们集思广益,险些说破了嘴皮:先从“跳龙门”“黄龙斗”“画龙点睛”谈到“叶公好龙”;再由古代“龙典”举一反三,发明现代派“龙典”,设想 21 世纪“龙典”;又搞横向联合,由我国“龙典”引进西方及月球“龙典”……

“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胆凤骨——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潭虎穴——藏龙卧虎——龙争虎斗……”第四个节目龙的成语大“串连” ,在牛车那儿“卡了壳”,他搜肠刮肚仍“不来电”,时限已过,却“计”上心来:“独眼龙!”话一出口,众人哄笑不止,前仰后合!评委对他挺照顾,既然你喜欢,那就请表演“独眼龙”小品吧,他演得越像那么回事儿,大伙笑得越“严重”,直不起腰!

第五个节目:“各显神通道神龙” 。经过 34 分钟的激烈角逐,王亚明 舌战群雄,24 名劲敌一一败下擂台。他满以为坐定了冠军交椅,忽听得一声“我来也——”王龙 拨开众人,跃于台上,讲起龙的故事,口若悬河,一套套、一串串,王龙抑扬顿挫,越讲越多,百十号听众着魔似的,如痴如醉 。

末了,大家雀跃欢呼,将王龙举过头顶,以示祝贺。王龙又接着说:“今宵喜迎龙年,官兵同乐,实乃快事。龙是祖国和民族的象征,龙吉祥、崇高、美好……在此范围,可无边遐想,尽情寄托。望诸位在同御越寇之间隙,共研‘龙学’之文化,为我…… ”

王龙的话被刺耳的炮声淹没了,于是,指战员们龙一样飞向阵地……

——寄自老山前线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读者感言】/王静江

读《“龙”的晚会》有感

——跨越人生的回望

作者 王静江

在这个龙年的立春之际,我有幸拜读了张明刚将军36年前所著的《“龙”的晚会》,心中仿佛有一团火被点燃。那种炙热,既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深情缅怀,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敬仰 。作为90后,尽管我并未亲历那个时代,甚至在那场晚会举办的1988年还未曾出生,但通过阅读这篇报道,我仿佛跨越了一生的时光,置身于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边防阵地 。我可以想象到,在那片遥远的边疆,解放军战士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用他们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龙”年晚会。

一、画龙、制龙、“独眼龙”,龙龙传神

在张明刚将军的笔下,“龙”的晚会仿佛成了一个生动的传奇,每一个细节都跃然纸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憧憬和信仰。在这场晚会中,龙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画龙、制龙、“独眼龙”……这些节目不仅是对龙文化的传承和演绎,更是对军人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精神的生动诠释 。大合唱《龙的传人》拉开晚会序幕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数解放军战士挺直的脊梁和坚定的眼神,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唱响了家国情怀,也唱出了对龙的崇敬和对祖国的忠诚。

画龙环节中,官兵们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将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呈现在画布上。这些龙或翱翔于天际,或潜伏于深渊,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军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制龙节目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军人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龙,这些龙或威武霸气,或灵动飘逸,无不展现着军人们的巧思妙想和精湛技艺。

而“独眼龙”的表演更是将晚会推向了高潮。当牛车扮演的“独眼龙”走上舞台,那滑稽可笑的形象立刻引爆了全场的笑声。但笑声背后,我感受到的却是那份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独眼龙”虽然形象上有些缺陷,但它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挑战。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场“龙”的晚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通过画龙、制龙、“独眼龙”等节目的演绎,我们不仅看到了军人们对龙的崇敬和对祖国的忠诚,更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那种坚韧与执着。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的,它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习近平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杭州亚运会 开幕前,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提出了“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明确要求。这场36年前“龙”的晚会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证明。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晚会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军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二、哀声、炮声、烟花声,声声入耳

在阅读《“龙”的晚会》的过程中,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那是哀嚎声、炮火声和烟花声的交织。这些声音,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我们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最近哈尔滨火了,南方小土豆 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回望过去,那段被日本侵略的岁月,哀嚎声此起彼伏。无辜的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生,他们的哭泣和呐喊,成为那个时代最悲痛的记忆。 然而,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背负起民族的希望,英勇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取得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赢得了尊严和希望。

在《“龙”的晚会》的报道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王龙的话被刺耳的炮声淹没了,于是,指战员们龙一样飞向阵地......”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震撼,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军人们举行庆祝晚会也要面对敌人的炮火,要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阵地,保卫家园。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如今,新的龙年春节即将到来,我们耳边响起的不再是哀嚎声和炮火声,而是烟花声和欢笑声。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过艰辛努力的先辈们。

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提及世界某些地方依旧战火纷飞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为之动容 。我们深知,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它是前人用血汗换来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看到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画面 ,无数网友都会由衷地感慨:“感谢我出生在中国。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感慨,更是对祖国的深深感激和无比自豪。

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一个无论何时都把人民放在首位的国家。习近平 总书记曾说:“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它让我明白,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不仅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科技进步上,更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关心和重视上。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要用队员们听得懂、喜欢听的“童言童语”,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要让队员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引导队员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每当看到队员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每当听到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响国歌,我都会被深深感动。我相信,这些少先队员将会成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首这场跨越一生的回望之旅,我深深地被张明刚将军笔下的“龙”的晚会所打动。这场晚会不仅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烽火岁月和解放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王静江 ,1990年1月生,本科学历,四川西充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现任四川省少先队执行总辅导员(挂职),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

【社长点评】/王洪平

这篇文章描述了云南老山前线某部二连团支部在春节前夕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龙”的晚会 。晚会的内容包括了画龙、制龙、龙的典故、龙的成语串连和讲述龙的故事 等多个环节,展现了军人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的幽默和乐观精神。

这场晚会的举办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体现了军人们在战斗间隙的放松和娱乐需求,有助于缓解战斗压力,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通过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军人们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元素,强化民族认同感 。最后,这场晚会也是对军人们忠诚和勇敢的一种奖励和肯定,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荣誉。

这篇文章可圈可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1、主题深度: 文章通过描述一场晚会的活动,展现了军人们在战斗生活中的多面性,既有严肃的战斗状态,也有轻松愉快的休闲时光。这种对比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主题意义。

2、情感表达 :文章中充满了幽默和乐观的情感,通过晚会的各种活动,展现了军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人物塑造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既有战士的英勇,也有平凡人的幽默和趣味。这些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4、文笔风格 :文章的文笔流畅,语言幽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人感受到军人们的生活状态。

5、现实意义 :文章让我们了解到军人们在战斗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他们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这种真实的描绘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通过一场晚会的描写,展现了军人们在战斗生活中的多面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本期很高兴看到九零后的王静江读者 在阅读《“龙”的晚会》后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这本书不仅带给了您对历史的回顾,更引发了您对个人成长和生活哲理的思考。您的读后感言充分体现了阅读对个人的启迪和文学作品的力量。

历史作品的阅读,特别是那些关于特殊时期的记录,对于我们理解过去、反思现在和展望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通过跨越时空的回望,我们能够在历史的故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体会生活的多重意义,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龙”的晚会》作为一篇纪实文学佳作,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这说明文字的感染力和文学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 您的感悟不仅证明了阅读的力量,也展示了年轻一代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希望您能继续保持这种探求知识的精神,继续在阅读和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龙”的晚会》或其他书籍的感想、问题或者想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欢迎继续分享和交流。祝您阅读愉快,不断进步。